广告
广告
人工智能也有温度,疫情当前AI发展新动向
您的位置 资讯中心 > 独家报道 > 正文

人工智能也有温度,疫情当前AI发展新动向

2020-02-17 10:09:18 来源:半导体器件应用网 作者:KMY 点击:3692

【哔哥哔特导读】据悉,已有不少半导体企业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响应工信部的倡议,针对疫情问题提供了不少方案设计,从科技上为疫情提供新的助力。

人工智能也有温度,疫情当前AI发展新动向

2月4日,工信部网站发布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协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倡议书》,鼓励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尽快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补齐疫情管控技术短板,快速推动产业生产与应用服务;充分挖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以及疫情防控的应用场景,攻关并批量生产一批辅助诊断、快速测试、智能化设备、精准测温与目标识别等产品;优化AI算法和算力,助力病毒基因测序、疫苗/药物研发等。

图片来源网络

据悉,已有不少半导体企业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响应工信部的倡议,针对疫情问题提供了不少方案设计,从科技上为疫情提供新的助力。而我们也能看到,人工智能在疫情防控的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AI技术减轻防疫负担

测温仪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要产品,随着疫情的加剧扩散,红外测温仪等防疫物资频频告急,为了满足前线紧缺的设备需求,许多产业链企业提前复工。当下,全国复工在即,人流的增长加大了测温仪的需求。从整体上看,测温仪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即使有部分相关器件企业已经加班生产,但是面对供应链、需求旺盛等问题,目前缺口仍较大。

针对这一困难,不少科技企业进行了产品升级,2月4日,旷视正式上线AI测温系统,并在海淀政务大厅和海淀区部分地铁站展开试点应用。旷视研发人员表示此系统的智能疑似高热报警带宽可达到1秒15人,且一套系统可以部署16个通道,基本保证一个地铁口管控。这样一来人流量较大的通道在AI系统的辅助下,仅需1名工作人员就能够管控现场。

在测温方面,云从科技也与红外热成像技术企业高德红外(39.040, -2.84, -6.78%)联合研发了 AI 红外无感测温系统,现已在武汉等多地高铁站、汽车站、机场、医院等交通枢纽与公共场所正式“服役”。

思必驰也特意提出了防疫机器人,该机器人可替代社区人力,向居民主动拨打电话,调研近期行踪、摸排人员往来,加强重点人员健康监测和跟踪保障。机器人外呼后,还将依托大数据平台,迅速生成、导出结果报表并反馈提交给服务单位,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截至 2 月 7 日,思必驰疫情防控机器人在全部上线地区累计完成互动式访谈通话近 50 万通,通知宣贯类通话近 100 万通。

人工智能与医疗结合

AI同样也能参与抗疫战斗的最前线。

美国华盛顿的一家医疗中心就是用机器人治疗美国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医生负责在隔离窗外操作机器人,该机器人配备了摄像头、麦克风和听诊器等设备,这种人工智能的方式就大大降低了病毒传播的风险。

在国内患者较多的情况下,我国也在人工智能的角度开发了多种方案。

由上海区域新冠肺炎重点收治单位——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指导依图医疗开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智能影像评价系统就于1月28日正式上线。

依图医疗开发的该系统是行业内首款智能评估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AI影像产品,以往采用传统手工勾画ROI的方法进行量化的评估,往往需要5-6小时,而利用这个新AI系统能够实现病变区域的自动检测,在2-3秒之内就能完成定量分析,极大提升了精准定量分析的效率,并且拥有高稳定性的诊断质量。

除此之外,医疗 AI 企业深睿医疗也提供了肺部疾病智能解决方案(新冠肺炎增强版)系统及整套设备,并陆续展开对全国 400 多家合作医院的升级工作。据悉,该系统在原有全肺 AI 辅助诊断系统基础上,对新冠肺炎的筛查功能进行了专门强化,可帮助新冠肺炎的早期影像进行大规模病例筛查,检出率高,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病人。

诊断环节的CT阅片,新药研究中的大数据支持,以及治疗时的机器人操作,我们可以看到在疫情当中,智能医疗也在不断进步,实现了方案落地。

人工智能进入生活

除了抗疫的一线,人工智能也给普通生活带来了便利,科大讯飞就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宣布了免费支持湖北省学校开展自主网络教学服务。

科大讯飞为教师提供了个人教学助手,方便备课和远程授课,同时智慧空中课堂也以互联网为媒介,构建在线课堂,实现远程授课。科大讯飞还运用了人工智能辅助警务部门,在涉及疫区人员流动方面助力政府有效治理,用人工智能辅助医疗构建基层疫情防线,协助基层医生进行疫情筛查防控和防疫知识宣教,现在已经随访了安徽、湖北、浙江、北京等15个省市387万人,分析了242万份基层门诊病历并向公共防疫部门提供分析报告,还通过语音合成技术赋能国家基层医疗培训。

除此之外,因为疫情的影响,人员隔离,劳动募集性传统企业受到了冲击,智能制造可以缓解近期人工短缺的问题,这就进一步加大了智能制造的需求。再加上5G的成熟,各种无人销售也将加快步伐,实现应用落地。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社科院博士后邓伟强就曾表示,“人工智能能起到‘以智建国’的实效,是小康社会建立的重要标志,更是中国走向新经济之路的重要拐点。”而本次疫情也使人们对人工智能有了新的思考,新经济模式下,企业、机构接纳智能产品和技术将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延展
AI

微信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制造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哔哥哔特商务网”或者“big-bit”,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哔哥哔特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发表评论

  • 最新评论
  • 广告
  • 广告
  • 广告
广告
粤B2-20030274号   Copyright Big-Bit © 2019-2029 All Right Reserved 大比特资讯 版权所有     未经本网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影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