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新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江西省肿瘤医院启用
2020-06-24 15:20:39 来源:环京津网 点击:1443
【大比特导读】上午10点,院党委书记温晓明、泌尿肿瘤博导工作站教授王共先及涂新华、杨小敏、吴高亮等进入手术室,共同见证了该院手术机器人首次上岗的历史性时刻。
2020年6月22日上午,江西省肿瘤医院举行全球最新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可行性论证会,标志着该院微创外科迈入新时代,造福万千肿瘤患者。该院院长、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主任钭方芳主持,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全体成员及首例机器人手术医疗团队参加。
会上,泌尿肿瘤科科主任涂新华主任医师介绍了机器人手术国内外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核心技术及适用范围、前期培训及物资准备情况。泌尿肿瘤外科博导工作站王共先教授点评指导了机器人手术操作技术,评估确认了该院机器人手术团队、技术、场地等。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一致认为开展机器人手术条件成熟。
首台机器人辅助全膀胱切除手术前,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进行了术前病例讨论。泌尿系统肿瘤外科副主任吴高亮副主任医师团队介绍了患者病情,泌尿肿瘤科涂新华主任、麻醉科杨小敏主任、手术室何璐护士长分别就手术情况、麻醉风险、器械准备等情况做了补充,博导工作站王共先教授详细解答了委员会提出的问题。院长钭方芳进行总结点评,认为患者符合机器人手术指征。
上午10点,院党委书记温晓明、泌尿肿瘤博导工作站教授王共先及涂新华、杨小敏、吴高亮等进入手术室,共同见证了该院手术机器人首次上岗的历史性时刻。2名助手已经完成设备调试、术区消毒、操作孔置入等准备工作,王共先教授坐在离手术台2米多的控制平台前,双手拇指和中指伸进指套,控制着2个灵敏的操作杆和两个按钮,双脚控制7个脚踏板,通过传感器将指令传输给机械臂手术平台。涂新华、吴高亮则通过另一台控制平台协助王共先教授共同完成手术。
手术顺利完成后,涂新华介绍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3个家族成员,即双控制平台、机械臂手术平台、视频影像平台。他说,这台全球最新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具有五大优势:一是裸眼3D高清视野,光学放大10倍的高清晰立体图像为医生提供真实的手术感受;二是可转腕手术器械,拥有7个自由度,突破人手极限,在狭窄解剖区域中操作,比人手更加灵活;三是直觉式运动,眼-手-器械同步协调,可过滤手部的颤抖动作,准确无延时的重现人手动作;四是荧光成像技术,可通过注射荧光剂识别关键解剖部位,对肿瘤组织和血流灌注进行评估;五是双控制台,允许2位外科主刀医生协同手术,便于培训指导或交流合作。特别是机器人的转腕优势,解决了泌尿外科手术深部操作的难题,在全国目前总手术量中,泌尿外科占据了半壁江山。
据了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可广泛应用于泌尿外科、妇产科、普外科、胸外科等多个外科手术领域,更值得期待的是,远程手术概念已初具雏形,或许不久的将来,手术医生可以通过控制平台为千里之外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第四代“达芬奇”代表了目前全球手术机器人的最高级水平,开启了江西肿瘤外科治疗领域新纪元,为江西人民享受全球最新科技医疗服务提供了机会和便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外科医生可远离手术台操纵机器进行手术,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手术概念,在世界微创外科领域是当之无愧的革命性工具,全球该领域几乎被“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垄断。
基于多年的研发和经验积累,2020年12月4日,术锐手术机器人成功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成为中国首家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绿色通道)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企业。
不过,我国微创手术机器人市场当前仍以进口为主,在自主研发上仍与国外达芬奇等存在明显差距。
其中,微创医疗机器人的3款旗舰产品蜻蜓眼DFVision三维电子腹腔镜、图迈Toumai腔镜手术机器人、鸿鹄Skywalker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均已进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
手术机器人顾名思义,就是专门致力于医疗手术实施的机器人。在所有医疗机器人中,手术机器人可谓技术门槛最高、精度要求最高和附加值最高的机器人。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医疗的需求,骨科手术机器人增长势头迅猛。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制造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大比特商务网”或者“big-bit”,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大比特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