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佗医疗:牙科与耳鼻喉科擦出的火花,“跨界”解决耳聋痛点
2020-07-14 14:00:31 来源:动脉网 点击:564
【哔哥哔特导读】面对听力损失,目前已有干预措施可预防、识别、处理听力损失,如助听器、植入人工耳蜗等辅助器具。需要说明的是,市场上众多助听器产品主要针对双侧耳聋患者,针对单侧耳聋群体的产品较少。
声音,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想象一下,没有声音的世界,听不见音乐,获取不到声音信息,难以沟通交流,无法通过声音辨别方位……其实,有许多人生活在没有声音的世界里。
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曾发布数据:全球大约有4.66亿人患有残疾性听力损失,其中3400万是儿童,约三分之一65岁以上老年人有残疾性听力损失。据估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9亿多人出现残疾性听力损失,11亿年轻人(年龄在12至35岁之间)面临听力损失的风险。世卫组织预估,听力损失每年给全球造成的损失达7500亿美元。
在中国,听力残疾人数量众多,占残疾人总数的34.2%。中国残联公布的一项统计数字显示,全国目前约有8500万残疾人,其中听力言语残疾人数最多,有近三千万人。 其中0-6岁的听力残疾儿童约13.7万人,每年新生听障儿童2-3万人。
面对听力损失,目前已有干预措施可预防、识别、处理听力损失,如助听器、植入人工耳蜗等辅助器具。需要说明的是,市场上众多助听器产品主要针对双侧耳聋患者,针对单侧耳聋群体的产品较少。
6月19日,声佗医疗宣布其牙骨传导听力系统“品音®”正式上市,该产品可用于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或传导性听力损失的成人患者,弥补了单侧耳聋专业产品市场空白。
声佗医疗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专注于骨传导听力设备研发、生产、销售的创新企业。声佗医疗总部位于上海国际医学园区,此前曾获得数千万元投资。目前,声佗医疗正开展新一轮融资。
位居2010十大医疗创新榜单首位,引入中国进行商业化生产
声佗医疗CEO普强凌长期从事医疗领域,曾参与过微创介入、肿瘤治疗、手术机器人等高端医疗器械项目。他认为,现阶段从事“救命”行业的人足够了,但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从业者较少。因此,普强凌决心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而努力,他选定的便是听力行业。
听力行业是与人们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行业,未来发展机会大。例如,老年人听力受损,在以往,大家得过且过,从未在乎;而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多的人希望享受到健康快乐的生活,愿意为正常的听力功能买单。
听力行业在国内还属于发展初期,而在国外已是成熟行业。普强凌介绍:“听障人群使用助听器的比例,中国仅为4.3%,美国为30.2%;使用助听器人群中的双耳验配率,中国仅为20%,美国为72%。但是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的提升,人们对于健康需求的提高,我国听力行业将呈现逐步增长的态势。”
声佗医疗的牙骨传导听力系统“品音®”,技术来源于美国硅谷的Sonitus Medical公司。最初,牙科专家、原隐适美CTO在与耳鼻喉科专家交流时发现牙齿是传导声波震动的优选路径。“跨界”交流碰撞出的火花为听力受损人群提供无创优选解决方案带来了一丝希望。但是当时,牙科、芯片、电池、材料等技术尚不成熟,难以实现声波牙骨传导。
牙骨传导技术研究没有因为技术限制而停止。在2010年由美国最顶尖的克里夫兰医院发布的十大医疗创新榜单中,新式骨导式助听器位居榜首,被誉为“具临床意义和商业价值、且惠及广大病患的创新成果”。
对于牙骨传导技术,经过十年钻研,Sonitus Medical公司成功完成了临床验证,但由于在美国的生产成本过高,妨碍了产品商业化。在一次硅谷考察中,普强凌偶然接触到了牙骨传导系统,一番分析后,决心收购该产品的所有技术和专利。中国在供应链、生产成本、市场容量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因此,普强凌计划在中国进行产品商业化生产。
截至目前,声佗医疗的“品音®”牙骨传导系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128项,覆盖了中国、美国、日本、欧盟等22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同时,品音®牙骨传导系统已获得美国FDA认证,中国NMPA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普强凌介绍:“这也是目前全球唯一获批上市的牙骨传导听力系统,填补了国内单侧聋市场产品的空白。”
临床金标准般的效果,高举高打拓展市场
人类感知声音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导和颅骨传导两种,一般而言,人们并不需要利用自己的颅骨去感受声音,但当外耳和中耳的病变使声波传递受阻时,则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弥补听力,品音®牙骨传导系统便是基于该原理而研发而成。
具体来说,耳背机接收声音信号,通过NFMI技术传递到口内机上,口内机将声音信号转化为震动,因为牙齿与颅骨相连,所以口内机的振子在振动牙齿的时候,颅骨也在震动,这样就越过听力损伤的外耳与中耳,直接通过颅骨震动引起耳蜗震动,再把信号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
值得一提的是,传导声音的牙骨与颅骨相连,人的上颌牙齿与牙槽骨本身是颅骨的一部分,二者紧密镶嵌,中间不经过软组织和关节,声音通过这个环节的骨传导不会发生损失,可以将高质量震动信号无损耗地通过颅骨传导到耳蜗,保证了音质和细微声音信息不损失。
因此,品音®牙骨传导系统是一款无需手术的可穿戴的听力设备,利用天然牙骨,无创地达到了外科植入式骨导解决方案的临床听力效果,并避免了软带式或眼镜式骨导助听产品经皮传导对声音衰减的局限性。同时,品音®牙骨传导系统产品美观度高,且适用于多类听力障碍患者,不仅包括单侧性耳聋,还包括传导性耳聋和混合性耳聋。
产品上市仅两周,声佗医疗高举高打,首先进驻顶尖医院市场,并受到其高度认可。下一阶段,声佗医疗将逐步下沉市场,从顶级医院向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医疗机构渗透。普强凌表示:“声佗医疗在国内临床骨导领域是领导者,因此我们进入市场,也要有领导者的风范。我们将带动国内听力行业发展,用中国制造的全球品牌,用独创的技术,改变在单侧耳聋市场一直缺乏可接受的解决方案的局面。”
截止目前,声佗医疗产品已进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华西医院等多家耳鼻喉科顶级医院。同时,声佗医疗已与多家连锁助听验配机构达成合作,推广产品。普强凌介绍:“品音®牙骨传导系统进入医院后,受到了专家、医生和患者的认可。这也让我们充满了信心——商业化成功的信心。”
关于未来规划,声佗医疗计划首先将现有产品商业化,同时将在研产品逐步推出。普强凌最后谈到:“我们希望做听力行业的‘华为’,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惠及更多患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报告预测,到2023年,可穿戴式技术(如健康跟踪器和远程患者监视设备)将每年达到200亿美元,而辅助可听设备(或通过医疗服务提供商提供的联网助听器)将在2022年产生400亿美元的收入。
作为3D打印行业唯一入选的产品,3D打印助听器是三帝科技自主研发的一款根据听力障碍者的听力损失情况及其耳部生理结构而定制化设计和制作的产品,大幅缩短了制作时间。
3d打印为矫正鞋垫、仿生手、助听器等康复器械带来的真正价值不仅仅是实现精准的定制化,更主要体现在让精准、高效的数字化制造技术代替手工制作方式,让产品更好地贴合用户需求,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和舒服。
包括普通诊查类器械类、物理治疗及康复设备类等几大类,具体的产品如心电图机、脑电图机、生化分析系统、助听器、超声消毒设备、不可吸收缝合线、医用小型制氧机等等。
但是Tiny ML有不同的目标。想象一下,如果机器学习模型,能够把对话和助听器上的背景噪音区分开来。如果您无法在设备本身上安装该模型,那么您就需要在运行在该模型上的云保持无线连接。但如果您能够安装它的话,直接在助听器上运行该模型更有效、更安全。
对于助听器行业,大众对于该行业认知最为熟悉的品牌莫过于西门子,其实早在2015年,西门子听力集团就更名为西万拓集团。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制造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哔哥哔特商务网”或者“big-bit”,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哔哥哔特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