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能源大数据中心建成投运 首批发布9大应用成果
2021-01-13 11:24:14 来源:大河网 点击:389
【大比特导读】“河南省能源大数据中心在协同共建、数据融合、应用拓展、价值创造等方面体现了河南特色,催生了能源产业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对于提升能源数据归集融合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促进政府治理现代化、企业提质增效、公众便捷用能意义重大。”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
1月12日,河南省能源大数据中心建成投运暨《河南省能源大数据发展白皮书(2021)》发布仪式在郑州举行。
据介绍,河南省能源大数据中心依托华为云和数据中台,初步实现了能源全行业数据的统一归集和管理,已融合经济社会、政务、环境、气象等5行业、6领域的相关数据。接入范围涵盖省内600余家发电厂、20余家煤油气生产企业、400余家重点用能企业、2.6万个公共充电设施、600余万“双替代”用户、4300余万用电客户等,月度新增数据量1.5TB以上。首批发布了能源监测预警和规划管理、能源信息APP、“双替代”清洁供暖大数据监管、充电智能服务等9大应用成果,共计39项产品165项服务。
“河南省能源大数据中心在协同共建、数据融合、应用拓展、价值创造等方面体现了河南特色,催生了能源产业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对于提升能源数据归集融合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促进政府治理现代化、企业提质增效、公众便捷用能意义重大。”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
比如,在政企高效联动方面,创立了全国首家能源大数据中心政企共建模式,贯通政企数据互联总通道;在夯实数据基础方面,实现省域能源、经济、政务等领域数据的统一归集与管理;在标准先行方面,率先构建能源大数据标准体系,指导系列标准申报编制;在应用开放共享方面,建成能源监测预警和规划管理等多元应用场景;在培育平台经济方面,建成充电智能服务等平台,推动构建能源大数据产业生态。
当天,由省发改委和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联合发布的《河南省能源大数据发展白皮书(2021)》显示,河南省能源大数据中心以服务政府科学决策、企业精益管理、公众智慧用能为宗旨,构建省市县能源大数据应用体系,将助力用能企业节能减排、精益化生产管理,降低用能成本,满足公众智慧、便捷、经济用能需求,提升用能体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座谈会上,专家们就提问逐一支招解惑,一致认为大安区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工作扎实、架构齐全。同时也指出,下一步要持续丰富内容,将环境数据接入平台,加大对B端(企业端)的入驻引导,做好新老城区衔接,提升对过夜游客的吸引力。
该机动车尾气智能监测平台,使广东省机动车尾气监测格局有了巨大的变化。以往人工抽检机动车尾气现象全然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被布置在城区各主要交通干道上的智能监测设备。
在煤航成立55周年之际,煤航大数据中心顺利落成,该项目采用了科士达IDM微模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科士达IDM双排智能微模块采用一体化集成解决方案,集成了机柜系统、供配电系统、制冷系统、监控系统和综合布线系统,是新一代集成中型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一是正在建设的分区电子病历库、健康档案库、人口信息库为主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成本高,通过救急而非项目来推进业务计划。二是襄阳市疫情信息平台建设和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不够全面,需加强鄂西北地区医疗大数据信息中心建设。
近日,市大数据中心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紧密合作,正在联合招收培养高层次博士后人才,在数据治理模型及分析应用、新技术赋能政务服务、数据市场化服务和数据法律等方面开展系统性、前瞻性研究,以数据和技术的深度应用为驱动,推动整个城市整体迈向数字新时代。
黄强在省大数据中心调研“一网通办”百日攻坚行动情况,了解了“天府通办”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进展和运行情况,强调要加强数据归集、共享、开放、应用,加快推进我省“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并对照国家最新要求和标准,对标先进省市,持续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工作。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制造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大比特商务网”或者“big-bit”,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大比特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