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仅4年的手术机器人公司“牵手”全球医疗器械巨头,要下一盘多大的“棋”
2021-10-25 14:17:06 来源:上观新闻 企鹅号
【哔哥哔特导读】由上海交通大学徐凯教授创立的北京术锐技术有限公司,运营仅仅4年,其手术机器人曾在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现场演示缝葡萄皮、剥生的鹌鹑蛋壳等精细操作。有
由上海交通大学徐凯教授创立的北京术锐技术有限公司,运营仅仅4年,其手术机器人曾在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现场演示缝葡萄皮、剥生的鹌鹑蛋壳等精细操作。有着72年历史的美国美敦力公司,曾于1957年制造出第一台便携式体外心脏起搏器,1960年制造出第一台可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堪称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巨头。
术锐手术机器人演示剥生的鹌鹑蛋壳
“一新一老”的两家公司“牵手”了。10月21日举行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他们共同展示了一幅书法作品,上面赫然两个字“追梦”。
追的是什么梦呢?
【中国的“达芬奇”?】
一说到手术机器人,很多人都会想到美国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这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手术机器人。有人把术锐比作中国的“达芬奇”,对此公司创始人徐凯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表示“不是太喜欢,不过也不介意”,言语间透露出自信和底气。
自信源于技术优势。2004年,徐凯留学美国,师从被誉为“医疗机器人之父”的Russell Taylor教授,他是世界第一台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发明人。其间,徐凯参与了哥伦比亚大学世界首台单孔腹腔镜微创手术机器人的研制,并担当主设计师。当时,“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以多孔技术占据了市场垄断地位。
2010年,徐凯回到上海交通大学任教,开始独立潜心钻研单孔手术机器人。相比4-6个多孔,单孔只在皮肤上开一个不到3厘米的小口子,设计更加困难。4年后,他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解决了曾经困扰多时的关键技术问题,甚至在性能上一举超越了“达芬奇”。
“打个比方,‘达芬奇’驱动一个关节,像一个人用一根绳子拉车,只能拉不能推。我们的产品,像是前面有几个人用绳子拉车,后面还有几个人在推车。因此在同样直径下,我们的结构负载力更强。”徐凯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今年3月9日,利用术锐手术机器人,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王林辉教授主刀了一台高难度手术。这是亚洲首例纯单孔腔镜机器人完成的手术,打破了“达芬奇”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的“唯一性”。
眼下,术锐手术机器人正在国内多家医院开展临床试验,除了泌尿外科和妇外科,也适用于胸外科、普外科和心外科等手术。“我们目前临床进展良好,力争明年下半年上市。”
底气源于自主知识产权。“我们聘请过第三方的10余位律师在我们公司待了2个半月,捧着‘达芬奇’在我国的700多项专利,一一比对我们的产品设计是否侵犯了其专利保护范围。”徐凯说,“达芬奇”能“一统天下”这么多年,最重要的原因正是专利壁垒,而术锐完全是中国自主智造,还有望以原创技术出口欧美市场。
【世界的“术锐”?】
行稳致远,这是美敦力大中华区总裁顾宇韶在展望两家公司合作愿景时说的话。
其实早在2012年,美敦力就以投资的眼光注意到了徐凯手里的研究项目。近年来,医疗机器人的研发在全球持续推进,而手术机器人在其中占比最大。相比传统手术治疗,由手术机器人辅助的微创手术有诸多优势,它可以做更多资深外科医生也难以完成的精细化动作,手术伤口更小。目前,在美国高达90%的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由手术机器人完成。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调研数据,2015年到2020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尽管受疫情影响,2020年增速有所下滑,但仍保持了近8%的增长速度,市场规模达到83.21亿美元;预估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35.9亿美元。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以来,全球手术机器人领域的融资金额高达近14亿美元。
去年,美敦力提出了数据化、人工智能化的新战略,手术机器人成为这个战略最关键的落地。然而,由于“高高的”专利壁垒,“达芬奇”占据了这一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
持续关注术锐自主研发的手术机器人的同时,美敦力也注意到了术锐身后的中国市场。中国不仅是世界上第二大外科手术机器人市场,还有着世界上最活跃的手术机器人研发企业,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调研数据,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由2015年约6亿元人民币增至2020年的27.6亿元,预计在2026年达到250亿元。今年以来,融资金额超亿元的中国手术机器人公司就有7家。
一台“达芬奇”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国内的采购价格一般在3000万元左右,这还不包括每年至少150万元的维护费。其单孔手术机器人,由于实施了出口管制,尚未向中国市场销售,其价格还要“更上一层楼”。尽管不方便透露具体售价,但徐凯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他们的单孔产品上市后肯定会显著低于“达芬奇”,可以用“物美价廉”来形容。
对于术锐来说,他们“相中”美敦力,除了其领先的数字医疗技术平台,还有全球的销售渠道网络。
顾宇韶说,美敦力要与术锐共同追逐“手术机器人时代”到来的梦想。
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宣传图片上的一只蝴蝶引人注目,术锐手术机器人正在为它修剪翅膀。这次“牵手”,能否像这只蝴蝶一样焕然新生,带来新的市场格局,值得期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机器替代人工的趋势愈发明显,尤其国内工业机器人已进入发展的黄金期。山东某机器人行业资深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宽,特别是锂电、新能源汽车等巨大的行业需求增量下,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呈现明显增长态势,行业整体景气度上行。
为有效减少人员接触、节省人力物力,最大限度保障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师生的健康安全,淮阴工学院外国专家工作室团队发挥技术优势,开发智能机器人,助力校园疫情防控。
据报道,近日特斯拉创始人兼CEO埃隆·马斯克在接受采访时重点谈到了公司人形机器人Optimus。马斯克表示,全球出生率下滑,人们不愿意生孩子会导致文明崩溃。但马斯克表示,有朝一日人们有可能将自己的大脑功能下载到 Optimus 上。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发展新机遇期,步入发展快车道。前不久,工信部会同发改委等十五个部委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明确指出,到2025年我国将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
电动汽车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流行语,电动汽车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稳步增长。一段时间以来,这一趋势也刺激了对电子元件装配解决方案的需求。
全球工业机器人的运营存量创下了约300万台的新纪录,在2015-2020年间,平均每年增长13%。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制造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哔哥哔特商务网”或者“big-bit”,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哔哥哔特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发表评论